你的位置:九游是什么app > 新闻动态 >

59年刘亚楼晋升国防部副部长,见司机开上了红旗轿车:你翅膀硬了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4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  • 前言

    1959年,刘亚楼晋升为国防部副部长,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司机驾驶着一辆红旗轿车时,立刻开玩笑说:“你翅膀硬了。”这一句话带着点儿幽默,但也不乏深意。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红旗轿车作为一种象征,代表着权力与地位的变化,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之间。

    图 | 刘亚楼

    刘亚楼作为一位军事领导人,深知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和实际,而司机的“变化”也让他不禁感慨。然而,这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,它折射出当时社会中对权力与地位的敏感。刘亚楼为何对此有所反应?他是不是在暗示什么?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幕背后的故事。

    毛主席发现,刘亚楼是干空军的好人才刘亚楼出生于1911年,原名叫刘兴昌,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,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意志,更上一层楼,从此改名刘亚楼。他家世世代代种地为生,父亲常年给地主打工,生活十分贫苦,甚至是这顿吃了没下顿,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,父亲拼了老本送孩子读书。在学校,刘亚楼受到新思想的推动,毅然决定参加革命,1929年5月,刘亚楼为了迎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,参加了武平的暴动,随后便被选为了班长。图 | 1932年的刘亚楼在刘亚楼的人生中,刚参加革命就遇到一场大仗,实在是幸运,1930年,根据中央指示,刘亚楼任闽西红12军第5团一营营长。从此以后,在毛主席的直接指挥下率部转向江西和湖南,还参加了长沙战役。此后的刘亚楼在毛主席的带领下,一往无前。他在部队一干就是36年,不仅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,还去苏联学习,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,回国后投入了东北战场。但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却力荐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,这是为何?事实上,毛主席早就发现刘亚楼是适合干空军的人才,早在红军时期,刘亚楼就带人打过敌人的飞机场,看到那么多飞机被炸毁,他心疼地对毛主席说:“我要是会开飞机就好了,就不用炸了。”毛主席笑着说:“别着急嘛,等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空军队伍,你来当总司令。”时隔多年,我们有自己的空军部队这个心愿终于可以完成了。新中国成立前4个月,也就是在6月的一天,刘亚楼准备南下时,毛主席就热心地找到他谈话,说是有重要任务要安排。刘亚楼坐在车里,去毛主席办公室的路上,一路思考,现在自己刚刚被任命为14兵团司令员,难道还有什么任务?毛主席见到刘亚楼高兴地握着手,然后开门见山说:“亚楼啊,你打仗自然是没话说,而且在苏联还吃了几年洋面包,如果让你从地上到天上,你觉得怎么样?”刘亚楼一听,马上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,此前中央就通知过要准备筹建空军的事情,自己又兼任着东北航空学校的校长,但他心里没底,还是拒绝了,他说:“主席,我不懂空军,怕做不好。”实际上,刘亚楼早就想当空军了,但现在是组建空军,情况不同,压力也巨大。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让我去,我也不懂,但是总有个领个头啊。目前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,让你去,也是中央对你的信任。”刘亚楼走出毛主席办公室后,正好遇到了在东北战场的老朋友罗荣桓,罗荣桓说:“亚楼,我看你找周恩来同志也没用,中央应该是定了。”刘亚楼从罗荣桓口中打听了一些事,这才恍然大悟。原来毛主席早就决定了让刘亚楼干空军,周恩来在一次大会上问过:“我们现在空军人才少,不好找。”其实周恩来说的话没错,纵观整个革命岁月,不管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,我们基本都是以陆军作战为主,游击战、运动战、歼灭战等都是我们的强项,但空军作战,基本没有搞过,一是没有装备,二是缺少人才。不仅如此,我们的坦克和飞机,也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,一如那句话:“美国人把飞机送给了蒋介石,蒋介石又把飞机送给了我们。”所以现在空军人才确实紧缺。但毛主席自信地说:“有一个人最合适,他就是刘亚楼,他在苏联学习过,懂俄语,回国后还兼任东北航校校长,他就是我们未来空军司令的最佳人选。”毛主席一锤定音,就这样,组建了新中国空军任务的重任,落在了刘亚楼的肩上。1949年11月11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,刘亚楼算是白手起家,他在一张张白纸上描绘着新的蓝图,他对同志们说:“我们一定不能让国家失望。”身为空军司令员,刘亚楼日理万机,有条不紊地抓着建设工作,不管是空军部队,还是学校,机关,他都全方面把控。朱德总司令还专门下达过指示:“我们把陆军中最高的干部用来建设空军,以后我们的飞机就是要对付美帝国主义的飞机,你们是中国的希望。”尤其是几年内,经历过抗美援朝后,刘亚楼对空军的建设更有经验了,他说,在战场上,我们刚入空的同志,靠技术打不下飞机,撞也要把敌人的飞机撞下来。几年的苦战,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表现出来的英勇精神是有目共睹的,后来几年内,中国的空军硬是在刘亚楼的带领下,崭露头角。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就说:“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。”这一切都是刘亚楼鞠躬尽瘁的战果,甚至说,他把后半生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空军建设,不负毛主席所托,不负党中央所托。只有良好家风才能抵御歪风刘亚楼奉献一生,日夜操劳,还不到50岁就积劳成疾,后来检查出癌症,仍然忘我地工作,让人感动不已。在革命岁月,刘亚楼为革命披荆斩棘,他多次身负重伤,有目共睹。毛主席在一首词中说:“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。”词中所描写的第一次反“围剿”大战,刘亚楼就付出了汗马功劳。后来在第三次反“围剿”的战斗中,刘亚楼在石城和敌人交锋,不幸被子弹击中,身负重伤。战士们击退敌人后,发现刘亚楼已经不省人事,大家以为刘亚楼已经牺牲,便为他准备了棺材,准备装殓入棺,幸亏最后有人发现他还有一息尚存。最后经过抢救,刘亚楼死里逃生,毛主席就夸赞他说:“你刘亚楼一路敢打敢冲,战功卓著啊。”新中国成立后,虽然刘亚楼当了空军司令,但他仍然严格要求,他多次对空军战士们说:“大家以后虽然都要上天,但别忘了,我们的老本是陆军,决定战胜胜负的依然是陆军,飞机上上不了刺刀,抓不了俘虏。”他还幽默地说:“陆军是老子,空军是儿子。”此外在自己的生活上,刘亚楼更是严格要求,空军司令,位高权重,他对自己的家人明令禁止,任何人不能用他的名字去办事。每次出国访问,他都把自己的费用压到最低,一次和苏联代表谈判时,前后仅仅一个半月,他就节省1400多卢布,省下来的钱全部上交,他说:“别看这些钱不多,但我们国家也不富裕啊。”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革命家,刘亚楼以身作则,给全军战士树立了典范。此外,刘亚楼还抓贪污,不管是大官小官,在他这里一律不准。据刘亚楼的翻译员孙维韬回忆说,有一次他给刘亚楼送文件,发现刘亚楼正在批评一位将军,原来这个将军打算从疗养院弄点猪肉带走,让家人尝尝。这明显就是中饱私囊,刘亚楼严厉地说:“这件事影响很坏,同志们都说话呢!我的同志啊,你别小看这几斤猪肉,现在国家困难,这几斤会造成什么损失,你知道吗?现在因为这几斤肉,弄得满城风雨,大家都来告状了,你说我怎么办?”那个将军说:“不就是几斤猪肉,我不要了,行了吧。”刘亚楼又说:“别以为就这么简单,猪肉不仅退回去,你还要写检讨!再不行,交给毛主席!”这个将军知道刘亚楼的脾气,只好认错,不仅退还了猪肉,还写了检讨。虽然只是一件小事,却反映刘亚楼在工作上向来以大局为重,他心里一直铭记着毛主席的话。晚年的回忆:解放天津林彪曾说过: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。这话一点不假。1948年11月,平津战役打响前,毛主席电令林彪,提前入关到平津战场,傅作义的60万大军早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,很可能会逃窜。为了和平解放北平,林彪和刘亚楼共同给毛主席发电,希望可以先攻打天津,一方面可以震慑傅作义,一方面可以为解放北平打下地形基础。毛主席见报后,马上同意他们的意见,随后,刘亚楼带领一个指挥机关来到天津前线指挥部,为了速战速决,刘亚楼亲自开着车到天津外围查看地形,并根据行走的路线和时间,对敌人的可能撤退路线做出判断。在总攻开始前,刘亚楼先是警告陈长捷,我们愿意和平解放天津,但陈长捷负隅顽抗,1949年1月4日,刘亚楼率军发起总攻。当时正是严冬,护城河上全部结冰,一不小心战士们就会掉下去,危急之下,刘亚楼只能命令战士们一边铺木板一边前进。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,天津各个方位被逐一击破,一声声炮响,打得敌人溃不成军,刘亚楼十分清楚,天津是工业名城,必须尽可能保证城中百姓的生产生活安全。刘亚楼临危不乱,按照计划一鼓作气地完成使命,15日早上,天津基本解放,敌人151师投降,经过一天的激战,全歼敌人13万人。这一战,也成为了日后刘亚楼写回忆录的重要一战,是一生的记忆。图 | 刘亚楼(右三)在天安门英年早逝1957年8月1日,苏联红军军报《红星报》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,发表了一批纪念文章,其中有一篇是刘亚楼写的。不久后,报社给刘亚楼寄来了稿费,共计900卢布,按理说,这是他个人所得,但刘亚楼得知坚决不收,他说:“这都是秘书写出来的,我只不过是出了点思想,秘书最辛苦,我不能要,应该分给大家。”秘书得知后,连夜退还,他说:“这从头到尾,都是您的话,我就是修改了一下标点符号,怎么能给我呢。”“就这么定了,别说了。”刘亚楼严厉地说。最后这笔钱刘亚楼一分没要。图 | 刘亚楼(右二)陪同毛主席接见女飞行员1959年,经过毛主席点名,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出任国防部副部长。新官上任,国防部行政经济管理局上报,决定给刘亚楼的专车也“升个等级”,从吉姆小轿车,换成红旗轿车。但刘亚楼坚持不换,非要坐自己的普通轿车。但意外的是,在一次去杭州开会期间,吉姆轿车坏了,送到了修理厂。等到他开完会回北京时,这辆车还没有修好,无奈之下,办公室主任索性就把刘亚楼推掉的“红旗”轿车开了回来,让秘书开着去接。秘书第一次开好车,心情也很激动。刘亚楼到了机场,走出机场,却迟迟看不到自己的轿车,却看到了一边停着一辆红旗轿车。不一会,又看到自己的司机从车上下来,刘亚楼顿时严肃下来,他严厉地说:“你翅膀硬了是不是,谁让你开来的这个车。”司机委屈地说:“吉姆车坏了,去修了,所以……”刘亚楼瞬间打断了司机的话,呵斥到:“这不是你换车的理由,你不能送别人家借个车吗?”大家都沉默了,不敢说话,刘亚楼又郑重地说:“我一升官,你们就要伸手要待遇,这是什么作风?你想过没有,我今天就是走回去,也不会坐这辆红旗轿车。”最后,副司令员王秉璋才开自己的车把刘亚楼捎了回去。身居高位,两袖清风,刘亚楼的作风让全军战士铭记一生。然而,为新中国付出了汗马功劳的刘亚楼因为积劳成疾,在1965年夏天住进了医院。4月底,刘亚楼拖着病体,依然让秘书拿着军队建设教材给他看,他一边看着,一边批阅,额头上的汗珠一个个落下来。刘亚楼的儿子刘煜滨回忆,父亲对子女从不放纵和娇生惯养,也不随便指责打骂。刘亚楼一直说: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,朝夕相处,潜移默化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所以在病重期间,他多次拉着妻子的手说:“我走以后,要好好教育孩子,听党的话,不搞特殊。”不仅如此,他还在最后一刻拼命地工作,他心里仍惦记着工作。病重期间,刘亚楼相继提出了“要重视检查薄弱环节,反骄破满,经常揭露和重视缺点,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,反对形而上学、繁琐哲学,注重班子团结”等指导原则,奠定了空军建设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思想基础和工作作风。期间罗瑞卿代毛主席来看望过刘亚楼,刘亚楼感动地说:“感谢毛主席,感谢中央首长。”5月7日,刘亚楼对妻子交代了最后一句话:“替我照顾好孩子,照顾好老人,我一生没有留下什么,只有对人民的忠诚。”1965年5月7日下午3点,这位功勋卓著身经百战的将军,带着一身伤痛默默离开了人间,年仅55岁。图 | 刘亚楼和妻子经过毛主席批准,刘亚楼的追悼会在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,规格极高,周总理,朱老总,贺龙,彭真等党中央领导人亲自前来悼念。周总理在追悼会上给刘亚楼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:“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,亚楼同志走得太早了!”





    Powered by 九游是什么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